2017年,我市居民生活必需品和重要商品整体供应充足,价格总水平稳定。其中,粮食类、食用油类、副食类市场运行平稳,牛羊肉、鸡蛋、农资类市场价格上行,蔬菜、生猪市场价格下降。具体情况如下:
一、粮食市场价格运行情况
1、小麦价格玩“过山车”,创三年最高价位。1月份,小麦市场平均价格为1.25元/斤,到4月份涨至全年最高点,每斤涨至1.28元/斤;然后价格开始回落,到8月份价格处于全年最低点,每斤跌至1.18元;之后价格再次上涨,一直到12月价格涨至1.26元/斤。1—4月份,小麦价格上涨,主要因素为小麦库存逐步减少,市场供应偏紧,导致小麦价格呈现上涨趋势;5—7月份价格出现回落,主要是6月份新麦普遍上市,市场供应充裕,市场对小麦价格看跌预期加大,加之新小麦水份较大,导致新麦上市后,价格明显回落并降至全年最低点;8—12月份价格低位反弹,再次进入上行通道,并持续到年底,主要得益于中秋、元旦、春节等节日效应提振及流通环节粮源减少所致。近三年数据看,2015年、2016年、2017年小麦平均零售价格分别为1.2元/斤、1.18元/斤、1.24元/斤,今年小麦价格同比前两年分别上涨3.33%、5.08%,处于三年来最高价位,市场行情向好。
2、大米价格震荡上行,年底涨至最高价位。今年,大米价格整体呈震荡上行趋势,最低价位为1、2月份,每斤价格为2.4元,3月份价格开始震荡上行,截至12月底,价格温和上涨至2.54元/斤,相比年初,全年涨幅为6%,全年平均价格为2.47元/斤。
3、4月份,大米价格上涨主要为市场供应量逐步减少所致;进入10月份,新大米上市,供应增加,但价格未见下降,主要为今年主产区稻谷收获时阴雨天气较多,翻晒难度增大,烘培数量增加,导致大米成本上涨,同时小麦价格上涨强劲,带动了大米市场坚挺;紧接着年底消费旺季来临,市场看涨预期强烈,终于在12月份价格突破2.5元关口,达到了全年最高价位2.54元/斤。2015、2016年,大米平均价格分别为2.45元/斤、2.41元/斤,今年价格同比涨幅为0.82%、2.49%,同小麦一样,今年大米价格处于三年来最高价位,市场行情较好。
4、面粉价格稳定,均价三年来最高。2017年,面粉月均最高价、最低价、平均价分别为1.85元/斤、1.82元/斤、1.84元/斤,相对其他品种,面粉价格最为稳定;同比2015年、2016年的1.8元/斤、1.74元/斤,涨幅分别为2.22%、5.74%,同小麦一样,创近三年最高价位。
二、食用油市场运行平稳
桶装花生油(当地主销)稳中略涨,一季度均价为102.3元/5L,二季度开始震荡下行,均价降为99.92元/5L,并持续到11月份,进入12月份,受市场需求增加影响,价格上涨至年内最高价位,每桶为110元,相比年初,涨幅为9%;上图看出,桶装大豆油(当地主销)价格较为稳定,年内最高价、最低价、平均价为别为41.4元/5L、38.31元/5L、39.38元/5L,市场运行相对平稳。
三、猪、羊、牛市场运行情况
1、生猪、猪肉价格明显下降。今年我市生猪价格呈现高开低走态势,年初生猪价格8.79元/斤,之后价格持续下降,到6月份创全年最低价格6.41元/斤,7月份生猪价格有所回升,但基本维持在6.7-6.90元/斤之间,12月份价格突破7元关口,回升至7.19元/斤左右。全年均价为7.14元/斤,较去年8.9元/斤下降明显,降幅达20%。市场行情明显差于去年。
2017年,鲜猪肉(五花)最高价分别为1月份的12.99元/斤,之后价格一路下跌,进入12月份,受市场需求增加影响,价格低位反弹、小幅上涨,目前价位为11.43元/斤,相比年初降幅为12%,价格回落较为明显。全年平均价为10.87元/斤,相比去年的13.35元/斤,价格大幅回落,降幅为19%。
2、牛肉、羊肉价格温和上涨。今年牛肉、羊肉价格震荡上行,四季度价格上涨至年内最高价位,分别为29.65元/斤、32.88元/斤,较年初价格涨幅分别为3%、4%;全年市场均价分别为28.69元/斤、31.29元/斤,相比去年价格基本持平。
牛羊肉价格上涨主要受环保因素影响,今年各地区执行禁养区划定及禁养区内养殖场关闭拆迁政策较为集中,禁养政策执行力度加大,使牛羊饲养数量明显减少,拉动价格相应上涨。
四、鸡蛋价格变动频繁,整体上行
鸡蛋价格变动频繁,整体呈上涨趋势。2017年,我市鸡蛋价格大起大落,变动频繁,出现两次下降、两次上涨的市场行情,且是短时间内价格快速变动,行情变化之快令人始料不及。1—5月份价格首次下降,由年初的3.39元/斤降至2.44元/斤,降幅达28%;之后价格开始快速回升,由6月份2.84元/斤上涨至9月份的4.52元/斤,涨幅达59%;到10月份价格又回落至3.92元/斤,仅一月时间降幅为13%;然后价格再次开启上涨模式,目前价格为4.7元/斤,涨幅达到20%。
1—5月份鸡蛋价格首次下降,主要为春节过后,市场需求减少,拉低蛋价;6月份开始上涨主要为前期鸡蛋价格太低,养殖户亏损严重,为减少损失,不得不大量淘汰蛋鸡,使得鸡蛋市场供明显减少,同时9月初中秋、国庆双节即将来临影响,食品加工企业、鸡蛋销售商开始大量囤货,进一步加剧了鸡蛋市场需求,两因素共同影响下,市场需求短时间内快速增加,直接拉动了蛋价上涨;节日过后,市场需求下降,同时天气逐步凉爽,气温高位回落,正适宜蛋鸡生产,产蛋旺季来临,市场供应量明显增加,价格再次止涨回落,持续至10月底,价格出现阶段性波谷;11月份开始,蛋价重新抬头快速上涨,主要因素为市场供给减少,上半年的低价行情打压下,养殖户大量淘汰蛋鸡,蛋鸡存栏量逐步减少,鸡蛋产能不足,同时受今年养殖政策影响,养殖户淘汰蛋鸡后再补栏的可能性很小,鸡蛋供应偏紧的现状开始显现,蛋价再次快速回升。
五、蔬菜季节因素明显,整体呈下行趋势
2017年,菜价整体呈震荡下行趋势,监测的14种蔬菜13涨1降,较2016年平均价降幅为10%。其中油菜、茄子、土豆、青辣椒、蒜薹等品种价格下降明显,降幅均超10%;芸豆成为唯一价格上涨的菜品,较去年涨幅为11.99%。
2016年恶劣天气较多,不利于蔬菜生长,蔬菜价格为三年内最高,2017年又因为气候条件良好,蔬菜价格跌至三年内最低点。
一季度蔬菜价格先涨后跌。1月份受春节的影响,人工、运输等成本增加、需求量旺盛等情况的出现,蔬菜价格涨多跌少。2月份以后,春节过后,温度快速回升,大量蔬菜涌入市场,价格回落明显。
二季度价格持续下行。二季度处于春夏交替时节,气候条件较好,加之由于去年价格过高,部分品种在今年都出现了扩种情况,大量成熟的蔬菜涌入市场,从而带动价格大幅下滑。
三季度正值盛夏,7-8月份几乎都处于“热情”似火天气中,持续的高温、无雨天气,导致田间、地头土地干燥、缺水,蔬菜生长缓慢或晒死,蔬菜上市量有了明显下降。加之,立秋前后正处于蔬菜季节性换茬期,所以蔬菜上市量有所下降,蔬菜价格开始上涨。9月份之后,高温离去,秋高气爽,蔬菜上市量有所增加,价格出现明显回落。
四季度受气温下降、雨雪天气影响,油菜、芸豆、青菜等蔬菜上市量减少,价格止跌回升,菜价进入季节性上涨阶段。 |